#2020 鐵人賽主題「以 Kotlin 為主要語言建構基本的 Online Judge 系統」Day 5:資料管理伺服器 (3) – RESTful API 設計

灆洢 2020-09-05 07:35:55

資料管理伺服器 (3) – RESTful API 設計

接續前一天的內容,我們定義了題目的資料其結構為何,並且可以透過 ktor-jackson 將其資料以 JSON 格式回傳回去。那接下來如果我們希望能夠透過 HTTP request 對伺服器說明我們想要對這些資料進行更多的操作,也就是一般在提到資料處理上最常見的四種操作方式:Create(創建)、Read(讀取)、Update(更新)和 Delete(刪除),簡稱 CRUD,該如何進行呢?

如果用直覺的方式去想,我們可以根據每個不同的操作,利用 URI 去對伺服器進行操作請求,例如像下面所列的方式:

/problems/read              => 讀取全部的題目列表
/problems/create            => 創建題目
/problems/{id}/read          => 讀取編號為 `id` 的題目
/problems/{id}/update        => 更新編號為 `id` 的題目 
/problems/{id}/delete        => 刪除編號為 `id` 的題目

但是定義完後,會發現我們想要對資料進行的操作與資料本身的類型全部混在 URI 參數中,我們有沒有辦法讓操作和資料可以分開來被定義呢?這時就要來介紹一下在定義這類 API 時最常用的規範,也就是 RESTful API(或稱 REST API)了。

RESTful API 設計

RESTful API,指的就是符合 REST 的原則去定義出來的 API 形式。REST(Representational state transfer)核心主要定義了六個原則:

  1. Client-server architecture
  2. Statelessness
  3. Cacheability
  4. Layered system
  5. Uniform interface
  6. Code on demand (optional)

在這裡如果對每個原則都去細談的話,大概這篇的篇幅就會直接爆表,而且也不是現在的重點。在這些原則裡面, REST 定義了該怎麼讓客戶端去溝通處理資源的方式:主要會利用一段 URI 來代表你所要處理的某一類資源(以這邊的例子就是讓題目資源被 /problems 來代表),並且使用 HTTP request 中的 Method 參數去代表要進行什麼操作。一般會用 Method 中的 GET 代表 Read 的操作、POST 代表 Create 的操作、PUT 或是 PATCH 代表 Update 的操作、DELETE 代表 Delete 的操作。最後統整出來我們就可以將上方的定義方式中,操作的部分從 URI 去掉,以 Method 來代替,成為下方的樣子:

GET /problems        => 讀取全部的題目列表
POST /problems       => 創建題目
GET /problems/{id}   => 讀取編號為 `id` 的題目
PUT /problems/{id}   => 更新編號為 `id` 的題目 
DELETE /problems/{id} => 刪除編號為 `id` 的題目

實作程式碼

設計完了關於題目資料最後的路由格式,我們就來將它實作進程式裡面吧!主要在程式中的架構會是這樣:

routing {
    route("/problems") {
        get {
            // 讀取全部的題目列表
        }

        post {
            // 創建題目
        }

        route("/{id}") {
            get {
                // 讀取編號為 `id` 的題目
            }

            put {
                // 更新編號為 `id` 的題目
            }

            delete {
                // 刪除編號為 `id` 的題目
            }
        }
    }
}

route() 這個定義方式可以讓你對同一段 URI 去進行回應操作,在裡面可以直接指定路由 Method 的區塊,像是 get{ ... }post{ ... } 這兩個區塊就是分別處理 Method 參數為 GETPOST 時要做的事情。而 URI 的部分也可以巢狀定義,可以看到我在 route("/problems") 裡面定義了 route("/{id}"),內層的 route("/{id}") 實際上判斷的 URI 就是巢狀 route() 連接起來後的結果,也就是 /problems/{id}。那 route("/{id}") 裡面一樣有路由 Method 的區塊,像是 get{ ... }put{ ... }delete{ ... } 就是分別處理 GETPUTDELETEMethod 參數時要做的事情。

這裡順便說明一下,這些 routing、route、get、post、put 和 delete 實際上都是一個一個的函式,只是因為其最後一個參數吃的是一個 Function Type,並且我們直接給予該參數一個 Lambda Function,所以就讓這些呼叫函式的動作看起來很像是在定義事情;另外,這些函式雖然看起來像是全域函式,但實際上並不是,它們是利用之前曾經提到過的 Receiver Type 的方式去呼叫其省略掉的參數的成員函式的,在 IDE 中其參數的型態其實會被標出來,如下圖所示。也就是因為這兩個特性,我在第二天才會說明「Kotlin 可以很好被拿來做為設計各種不同應用領域的 DSL」這件事情,像在這個範例中,明明是照順序呼叫函式的一個程式流程,但抽象化的語法卻看起來像在定義一個路由的結構,透過這幾天的操作應該會慢慢感受到 Kotlin 做為定義事情功能上的強大。

程式碼中的 Receiver Type 標註圖

接下來個別定義每個區塊要怎麼操作吧!GET /problems 的區塊希望能夠回傳題目列表,那我們就先將題目資料個別提取出 idtitle,再將這個資料回傳回去即可,程式碼如下:

get {
    val problems = testProblems.map {
        mapOf(
            "id" to it.id,
            "title" to it.title
        )
    }

    call.respond(mapOf(
        "data" to problems
    ))
}

POST /problems 則是要新增一筆題目。預期上,當 HTTP request 丟 POST /problems 過來時,我們會希望其 body 內容為一筆題目資料,這個資料以什麼格式傳來都可以,只要是能夠溝通的格式就好,在這裡我們定義其為 JSON 格式。

那麼如何在程式碼裡面拿到這筆題目資料呢?我們可以利用 call.receive() 來獲取,甚至更強的是它可以直接代入資料的類別為何,自動幫我們將資料轉成該類別的物件,所以我們可以使用 call.receive<Problem>() 去獲得這筆資料所產生的物件。獲取該物件後,就可以將該物件接在目前資料的後面,那由於僅僅只是進行一個操作,並不會需要回傳任何內容,所以我們操作完後就讓伺服器回傳一個 OK 就好,最後程式碼如下:

post {
    val newProblem = call.receive<Problem>()
    testProblems += newProblem

    call.respond(mapOf(
        "OK" to true
    ))
}

那最後是關於 GET /problems/{id}PUT /problems/{id}DELETE/problems/{id} 該怎麼處理,在 route() 的地方我們寫了 {id},用大括弧表示了這個 id 並不是 id 這兩個字,而是一個不固定的值,並且想要將其內容裝進名為 id 的變數。在這裡我們可以利用 call.parameters 去獲得這個值,call.parameters 會裝載起這些不固定的值,並可以利用你的命名來獲取你想拿到的值,像現在我們想得到 id 的值,使用 call.parameters["id"] 就可以拿到了。

拿到了 id 的值後,我們就可以對資料進行查找,接著就將資料回傳、更新或是刪除就可以了,程式碼如下:

route("/{id}") {
    get {
        val requestId = call.parameters["id"]
        val requestProblem = testProblems.firstOrNull() {
            it.id == requestId
        };

        call.respond(
            mapOf(
                "problem" to (requestProblem ?: throw NotFoundException()),
                "OK" to true
            )
        )
    }

    put {
        val requestId = call.parameters["id"]
        testProblems.removeIf { it.id == requestId }

        val updateProblemContent = call.receive<Problem>()
        testProblems += updateProblemContent

        call.respond(mapOf(
            "OK" to true
        ))
    }

    delete {
        val requestId = call.parameters["id"]
        testProblems.removeIf { it.id == requestId }

        call.respond(mapOf(
            "OK" to true
        ))
    }
}

總結

寫完了以後,雖然我們想要來測試看看有沒有什麼問題,但會發現如果我們直接打網址進瀏覽器內,永遠都只能用 GETMethod 去對伺服器進行請求,究竟該怎麼更換 Method 參數呢?如果有寫過 HTML 當中的 <form> 的話,應該會知道可以利用這個 <form> 來進行更換,但是這樣有點太麻煩了,所以明天我們會來介紹測試目前寫出來的 RESTful API 操作方法的方式,敬請期待吧!

參考資料

本篇文章最早發表於 第 12 屆 iT 邦幫忙鐵人賽: https://ithelp.ithome.com.tw/articles/10234215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瞭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